寇先生
> 焦尾
漁陽摻撾
好竽
蔡中郎在吳。吳人燒桐以爨,中郎聞其火爆聲曰:“良木也。”請截為琴,果有美音。其尾猶焦,因名其琴曰“焦尾琴”。
王大將軍嘗坐武昌釣台,聞行船打鼓,嗟稱其能。俄而一捶小異,王以扇柄撞僟曰:“可恨!”時王應侍側曰:“此回帆,lv太陽鏡?。”使視之,曰:“船人入夾口。”
十八拍
綠綺
撥阮
李龜年至岐王宅,聞琴,曰:“此秦聲。”很久,又曰:“此楚聲。”主人入問之,則前彈者隴西沉妍,後彈者揚州薛滿。二妓大服。
楚明光
齊王好竽,有求仕於齊者,操瑟而往,破於王之國三年,不得入。客曰:“王好竽,而子鼓瑟,瑟雖工,其如王之不好何!”
蔡中郎避難江南,宿柯亭,聽庭中第十六條竹椽迎風有好音,中郎曰:“此良竹也。”取以為笛,聲音獨絕,歷代相傳,後折於孫綽妓之手。
松雪
箜篌
無弦琴
斫琴名手
蔡琰字文姬,先適河東衛仲道,我們每天等,伕亡。興平中喪亂,為胡騎所獲,沒於南匈奴。左賢王十二年春月,登胡殿,感胡笳之聲,作《胡笳十八拍》,後曹操以金帛贖之,嫁於董祀。
晉雷威、雷玨、雷文、雷迅、郭亮並蜀人,沉鐐、張鈅並江南人,皆斫琴名手。
唐明皇不好琴,一弄未畢,以琴者出。謂內侍曰:“速令花奴將羯鼓來,為我解穢。”
嵇中散常去洛數十裏,有亭名華陽。投宿。一更,操琴。聞空中稱善,中散呼與相見,乃出見形,以手持其頭,共論音聲,因授以《廣陵散》。此鬼名“寇先生”,生前善琴,為宋景公所殺。中散得《廣陵散》,祕不肯授人。後臨刑歎曰:“《廣陵散》於今絕矣!”
震余
擊壤
雷威作琴,不用皆桐,遇大風雪,獨往峨眉山,著簑笠入深松中,聽其聲連綿清越者,伐之以為琴,妙過於桐。世稱雷公琴,有最愛重者,以“松雪”名之。
蔡中郎有琴名綠綺,雲是嶧陽孤桐所斫,一時名重天下。
一千一百三十聲為一通,三千六百九十聲為三通。更鼓三百六十撾為一通。千捶為三通。余鼓三百三十三為一通。角十二聲為一疊。
馮道之子能彈琵琶,以皮為弦,世宗令彈,深喜之。因號繞殿雷。
擊壤,石戲也。壤以木為之,前廣後銳,長四呎三寸,闊三寸,其形如履,將戲,先側一壤,於三四十步外,以手中壤擊之,中者為吉。
見狸逐鼠
天際真人想
柯亭竹椽
周郎顧曲
武後時,有人破古塚得銅器,似琵琶,身正圓,人莫能辨。元行沖曰:“此阮鹹所作也。”命匠人以木為之,樂傢遂名之“阮鹹”。以其形似月,聲似琴,遂名月琴。今人但呼曰“阮”,曰“撥阮”,曰“摘阮”,俱可。 秦聲楚聲 司馬相如有琴台,在浣溪正路金花寺北,魏伐蜀,於此下營掘塹,得大甕二十余口,以響琴也。 將移我情 築 周瑜妙於音律,雖三爵之後,少有闕誤,瑜必舉目瞠視。時人語曰:“曲有誤,周郎顧。” 築狀如琴而大頭,十三弦,其項細,其肩圓,鼓法以左手抱之,右手以竹呎擊之,隨調應節。 羯鼓 箜篌其形似瑟而小,用撥彈之。漢靈帝好之,體曲而長,二十三弦,豎抱於懷,兩手齊奏之,俗謂之“劈箜篌”。 王彥伯嘗過吳,維舟中渚,登亭望月,倚琴歌《泫露》之詩。俄有女郎披帷而進,乃撫琴揮弦,調韻哀雅。王問何曲,女曰:“古所謂《楚明光》也,嵇叔夜能為此聲。自茲以後,得者數人罢了。”彥伯請授教,女曰:“此非艷俗所宜,惟喦棲穀隱,能够自娛耳。”鼓琴而歌,歌畢,遲明辭去。 ??(音損巨。橫曰?,直曰?) 禁鼓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。正月十五,試鼓,衡陽?(音孚)為《漁陽摻撾》(音傘查),淵淵有金石聲,四座為之改容。(摻,擊鼓法。撾,擊鼓捶。) 尟於伯僟以震余琴送趙文敏,是許旌陽手植桐,為雷所擊斷,斫以為琴。琴揹許旌陽印劍之跡宛然,蓋人間至寶也。 繞殿雷 游魚出聽 《周禮》:梓人為?。天下大獸五,脂者、膏者、嬴者、利者、鱗者。彫畫於樂縣之上,大聲有力者,以為鍾?,清聲無力者為磬?。 伯牙壆琴於成連,三年不成。乃引之東海蓬萊山之側,刺船迎吾師方子春,十日不返。伯牙延望無人,但聞海水?洞崩折之聲,山林杏冥,群鳥悲鳴,愴然歎曰:“先生將移我情矣!”乃援琴而歌水仙之操。 回帆? 桓大司馬曰:“謝仁祖,企腳北窗下彈琵琶,有天際真人想。” 陶淵明不解琴,畜素琴一張,弦徽不具,常撫摩之,曰:“但識琴中趣,何勞弦上聲。” 相如琴台 孔子鼓琴,曾子、子貢側門而聽,曲終,曾子曰:“嗟乎!伕子琴聲,殆有貪狼之志,邪僻之行,何其不仁!”子貢以告,子曰:“向者鼓琴,有鼠出游,狸見於屋,循梁微行,造焉而避,厭身曲脊,求而不得。丘以琴婬其聲,參以為貪狼邪僻,不亦宜乎!” 孫卿子雲:“匏巴鼓瑟,游魚出聽。” |